今天是2018年3月12日,我國的第40個植樹節。設立植樹節旨在激發人們愛林、造林的熱情,保護祖國的大好河山。
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,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。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,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;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。
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,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。這是1883年,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,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,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。
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。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《上李鴻章書》中提出,中國欲強,必須“急興農學,講究樹藝”。
辛亥革命以后,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。1924年,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: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,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。此外,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,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,并且身體力行,親自植樹。
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,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,每年清明為植樹節。1925年3月12日,孫中山逝世后,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——3月12日定為植樹節,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。
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:
1. 樹形,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,人人動手,綠化祖國大地。
2. “中國植樹節”和“3.12”,表示改造自然,造福人類,年年植樹,堅韌不拔的決心。
3. 五棵樹可會意為“森林”,由此引申連接著外圈,顯示著綠化祖國,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。
樹與人,驚人的相似!樹充滿了靈性,它由一顆種子破土而出,抽枝發芽,每一天都努力地更靠近天空一點,在風吹雨打、日復一日的歲月中寫下自己的年輪。
因此,不論是從環保角度來說,還是從人生意義來講,在植樹節親手種下一刻樹,為這世界獻上一片綠,都是一件很值得嘗試的事情。